当前位置:首页 - 佛学辞典 - 佛学大辞典查询,佛教知识大全,佛学故事大全,佛教经典故事

在线佛学辞典,佛教知识大全

【佛学知识大辞典】提供在线佛学知识查询服务,内容采编自佛学大词典,丁福保佛学大词典,中国百科全书,英汉对照词典,三藏法数,佛学常见辞汇,法界次第初门,法门名义集,俗语佛源,法相辞典,翻译名义集,佛学次第统编,五灯会元,南传佛教英文辞典,历代名僧辞典,阅藏知津,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等典籍。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中国佛学院(The Chinese Buddhist Academy)

【中国佛学院(TheChineseBuddhistAcademy)】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。1956年创办于北京,院址设在法源寺。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,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学、行政一切事宜。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,分设本科、专修科2班,共100多人。1961年设研究部。次年开办藏语班,学员来自西藏、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中国佛学会

【中国佛学会】佛学研究团体。1929年成立。太虚为会长。该会原拟名为中国佛教会,后接受蔡元培建议,为便于吸收不信仰佛教但又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士参加,故定名中国佛学会,以区别于中国佛教会。中国佛学会成立后,设会所于南京毗卢寺,后迁至张府园。该会的活动主要是在星期研究会上举行佛学座谈。其后,又相继在上海、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中国佛教协会(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)

【中国佛教协会(TheBuddhistAssociationofChina)】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。1953年成立于北京。该会的宗旨是: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;耋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,职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、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。该会章程规定其任务为:①团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支那内学院

【支那内学院】中国佛教学院和研究机构。佛教学者欧阳竟无创立。因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,佛教自称其学为内学,故名。1922年成立于成京。其宗旨为“阐扬佛学,育材利世”。初设学、事两科,教学、研究、述译、考订等属学科;藏书、刻经、宣传等属事科。后又改设问学、研究两部和学务、事务、编校流通3处。1922~19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三时学会

【三时学会】研究佛教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。1927年成立于北京。1921年,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,名法相研究会,开讲《成唯识论》。1927年,据法相宗判教,将释迦一代教法分为有教、空教、中道教的三时教,而法相宗为中道教,故改名三时学会。推韩清净为学长。学会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,事业则专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摩诃菩提会(Maha Bodhi Society)

【摩诃菩提会(MahaBodhiSociety)】佛教国际性组织。原名佛陀伽耶摩诃菩提会。摩诃菩提是“广觉悟”的意思,1891年5月创立于锡兰(今斯里兰卡)首都科伦坡,创始人是达摩波罗,其目的是要收复、维护印度菩提伽耶等佛教圣地及在世界各地复兴佛教。1891年6月派遣第一个传教团去菩提伽耶,10月在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居士林

【居士林】佛教居士从事宗教活动的团体。1918年创始于上海。1923年改名世界佛教居士林,聘谛闲、印光、太虚为导师。1926年居士林扩大规模,设讲经、皈戒、出版、图书、研究、宣传、利生等部,兼办各种社会慈善事业,如出版《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》等。在上海居士林影响下,各地也陆续建立不少居士林。其中著名的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金陵刻经处

【金陵刻经处】中国近现代编校、刻印、流通佛典的佛教文化机构。清同治五年(1866),佛教学者杨文会创办于南京。杨文会认为弘扬佛法,必须流通经典。于是通过日本佛教学者南条文雄,从日本寻回中国自唐末五代以来久已散佚的各宗重要典籍300余种,如《中论疏》、《百论疏》、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等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国际佛教研究协会(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)

【国际佛教研究协会(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BuddhistStudies)】国际佛教学术研究组织,简称IABS。1976年成立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。主要任务是在国际范围内促进和加强佛教各个领域的研究;组织国际佛教学者的协作和交流;出版学习和研究佛教的工具书;鼓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德格印经院

【德格印经院】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。设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东欧普龙山沟口。原是著名的德格土司官寨所在地。清雍正七年(1729),被尊为法王的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却杰·登巴泽仁,为发展佛教,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,刻版印经。其子杰色·索朗贡布继位后,又大兴土木,加以扩建,前后历16年始具规模,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天台宗

【天台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。其教义主要依据《妙法莲华经》,故亦也称法华宗。史略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、慧文、慧思、智顗、灌顶、智威、慧威、玄朗、湛然九祖相承。该宗思想,虽称出自龙树,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。他从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关于解释《大品》“道种智”、“一切智”和“一切种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三论宗

【三论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隋吉藏创立。因依龙树的《中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和提婆的《百论》等三论立宗,故名。此宗的学统,在印度是:龙树--提婆--罗睺罗--青目--须利耶苏摩--鸠摩罗什。在中国则是:鸠摩罗什--僧肇、、僧朗、僧诠--法朗--吉藏。史略比宗初祖龙树。是释迦牟尼灭后第一个重要的大乘佛教学者。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三阶教

【三阶教】中国佛教派别。又称三阶宗、第三阶宗、三阶佛法等。隋代僧人信行创立。因受佛教其他各宗的攻讦和封建王朝的禁止,传播300余年后,湮没有传。学说三阶教把全部佛教依时、处、人分为三类,每类又各分为三阶。①时的三阶。以佛灭后初500年的正法时期为第一阶。第二个500年的象法时期为第二阶;1000年后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萨迦派

【萨迦派】中国藏传佛教宗派。萨迦,藏语意为白土,因该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土色灰白,故名。又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、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、白、黑三色花条,俗称花教。该派创立于11世纪,创始人昆·贡却杰布。其后,教主由昆氏(《元史·释老传》作款氏)家族世代相传。贡却杰布曾从卓弥译师学法,宋熙宁六年(1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宁玛派

【宁玛派】中国藏传佛教宗派。宁玛,藏语意为古、旧。因该派遵循前弘期所传之密宗,故名。又历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,俗称红教。形成佛教在西藏前弘期、后弘期所传的显教经论,并无区别。只是密宗的传承有所不同。相传最初传密宗入吐蕃的有三人,即遍照护、莲花生、无垢友,前二人为吉禅狮子直传弟子,后者为其再传弟子。当他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密宗

【密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亦称密教、秘密教、瑜伽密教、金刚乘、真言乘等。因该宗依理事观行,修习三密瑜伽(相应)而获得悉地(成就),故名。渊源印度最后一个时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,其教典总称为怛多罗。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,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、礼仪、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律 宗

【律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。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。因依据五部律中的《四分律》建宗,也称四分律宗。复因道宣住终南山,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。史略相传释迦在世时,为约束僧众,制订了各种戒律。第一次佛教结集时,由优婆离诵出律藏。其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,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净土宗

【净土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,故名。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,故又称莲宗。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。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,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。按近代印光所撰《莲宗十二祖赞》,以慧远、善导、承远、法照、少康、延寿、省常、祩宏、智旭、行策、实贤、际醒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华严密

【华严密】中国佛教宗派。因以《华严经》为根本典籍,故名。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,也称贤首宗;该宗以发挥“法界缘起”的思想为宗旨,又称法界宗。史略相传学统传承为杜顺—智俨—法藏—澄观—宗密。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,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。杜顺原名法顺。雍州万年(今陕西临潼西北)人,尝从因圣寺僧道珍学习禅法,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格鲁派

【格鲁派】中国藏传佛教宗派。格鲁,藏语意为善律,因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而得名。一说该派第一座寺院为甘丹寺,格鲁,应是甘丹必鲁,即甘丹寺派的简称“甘鲁”的音转。一说此派渊源于噶当派,又有噶当萨巴,即新噶当派之称。复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,俗称黄帽派,或黄教。创派过程创始人宗喀巴。原为噶当派僧人,137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噶举派

【噶举派】中国藏传佛教宗派。噶举,藏语意为佛语传承,汉译口传。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,俗称白教。分为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两个系统。二者在印度同源,传至西藏后,因传播地区不同,规模、势力也大不相同。支派①香巴噶举。创始人琼波南交。此人先学本教,后学宁玛派的大圆满,又去印度学密教,后在后藏香地(今南木林)建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噶当派

【噶当派】中国藏传佛教宗派。噶,藏语指佛语,当,指教授。噶当,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,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“三士道”次第教授之中,并据以修行。1042年阿底峡应阿里古格王室之请入藏传教,住托林寺,著《菩提道灯论》,开示“三士道”次第。1045年仲敦巴·甲哇迥乃至阿里迎阿底峡至卫藏传教,并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法相宗

【法相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因剖析一切事物(法)的相对真实(相)和绝对真实(性)而得我。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,亦称唯识宗。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,故又称慈恩宗。史略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,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“一本十支”各论,并糅译了《成唯识论》,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。其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禅 宗

【禅宗】中国佛教宗派。主张修习禅定,故名。又因以参究的方法,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,亦称佛心宗。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,下传慧可、僧璨、道信,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,北宗神秀,时称“南能北秀”。史略佛教传入中国后,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,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,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摄论学派

【摄论学派】中国佛教学派,亦称摄论宗。以传习、弘扬《摄大乘论》(简称《摄论》)而得名。其学者称摄论师。《摄大乘论》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。无著造论,世亲作释。此信纸在北魏已由佛陀扇多译出2卷;但释论未译,文义未显,流行不广。梁中大同元年(546),西印度真谛来华,应广州刺史欧阳頠之请,在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毗昙学派

【毗昙学派】中国佛教学派。亦称毗昙宗。起于南北朝。以讲习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义学而得名。其学者称毗昙师(阿毗达磨师)。说一切有部毗昙传入中国,为时颇早。东晋以来译出阿毗达摩论书多种,主要有前秦僧伽提婆于建元十九年(383)译出《阿毗昙八犍度论》即《发智论》30卷,于东晋太元十六年(391)译出《阿毗昙心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涅槃学派

【涅槃学派】中国佛教党派。亦称涅槃宗。以研习、弘传《大般涅槃经》(简称《涅槃经》)而得名。其学者称涅槃师。《涅槃经》的中心教义是“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如来常住无有变易”。涅槃师的学说即以阐发这一教义为宗要,并由此形成关于佛性的种种见解。法显在中印度华氏城写得《大般涅槃经》初分的梵本。返国后,于东晋义熙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俱舍学派

【俱舍学派】中国佛教学派。亦称俱舍宗。以研习、弘传《俱舍论》而得名。其学者称俱舍师。弘传分新、旧两个阶段。原来在南朝的宋、齐、梁三代,研究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相当隆盛,陈真谛译出《俱舍释论》,弟子慧恺等加以弘传,特别是慧恺的私淑弟子道岳,初习《杂阿毗昙心论》,后弘俱舍,遂由毗昙学转入俱舍学,此为弘传的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地论学派

【地论学派】中国佛教学派。亦称地论宗。以传习、弘扬《十地经论》而得名。其学者称地论师。从北魏到唐初,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说,所以当时还不成为宗派。《十地经论》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典籍。作者世亲初从声闻乘出家,后闻其兄无著讲《十地经》,便改变所宗而先撰成《十地经论》,以赞扬大乘,巩固了瑜伽学说的理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成实学派

【成实学派】中国佛教学派,亦称成实宗。以传习、弘扬《成实论》而得名。其学者称成实师。从南北朝到唐初的250年间,弘传的范围遍于长安、寿春、彭城、建业、洛阳、邺都、平城、荆州、广州、益州、渤海、苏州等地。成实学派弘传诃梨跋摩著、鸠摩罗什译的《成实论》。它以接近于大乘的教义批判各部派,特别是批判说一切有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禅宗语录

【禅宗语录】Chanzongyulu记载、辑录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以后历代禅师法语的书籍。大都为禅师口语,由亲随左右的门弟子随时笔录编集而成。举凡师徒传法心要、参悟验证、方便施化,诸方学士参学所得,并互相问答、诘难、辩论、参究等,均详作记述。禅宗之有语录,肇自《六祖坛经》,以后日益发展,成为禅家的一种专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肇论

【肇论】Zhaolun中国佛教论书。1卷。后秦僧肇著。僧肇在世时曾撰佛教论文数篇,阐述般若义旨。南朝梁、陈之间,经人汇编成集,名曰《肇论》。内容《肇论》取老庄之语命意遣词,文笔优美,结构严整,深寓哲理。问世以来,义学沙门玩味品析,视为名作。①《宗本义》。其文体似名相通释,与他篇相异,故近代有人视为伪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因明入正理论疏

【因明入正理论疏】Yinmingruzhenglilunshu佛教因明名著。简称《因明大疏》。唐窥基撰。6卷(通行刊本为8卷)。著述背景印度早期的因明属于一般的论辩术。到6世纪,经陈那的改革,虽仍有侧重论辩的倾向,但渐次深入到认识论的领域,成为佛教瑜伽学系的组成部分。这一新的逻辑体系,首由玄奘介绍到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五灯会元

【五灯会元】Wudenghuiyuan中国佛教禅宗史书。20卷。宋淳祐十二年(1252),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。有宋宝祐元年(1253)和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两个刻本。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,卷首有普济题词,王庸序。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。至正本比较流行,为明嘉兴续藏和清《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四分律行事钞

【四分律行事钞】Sifenluxingshichao佛教戒律著作。全称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,简称《行事钞》。中国佛教南山律宗的重要典籍。唐武德九年(626)六月,道宣于终南山丰德寺撰成初稿,贞观四年(630,一作贞观八年)重加修订。3卷(或作6卷、12卷)。本书首叙撰述宗旨,继以十门提纲分别说明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三论玄义

【三论玄义】Sanlunxuanyi佛教著作。隋吉藏撰。1卷(一作2卷)。论述三论宗所依据的主要论书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的概要。成书于隋仁寿二年(602),系吉藏在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晋王杨广之请而作。对外道、大小乘佛教的“迷执”进行破斥,以显三论宗的“诸法性空”和非有非空的中道之理。对小乘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菩提道灯论

【菩提道灯论】Pudidaodenglun佛教论书。一名《菩提道炬论》。为阿底峡集龙树、无著、佛陀跋陀罗各家学说大成之作。阐述佛教修习的总过程,强调修习佛法要依“三士道”的修行次第,循序渐进。修法者要通过“发菩提心”、“严持戒律”、“修习止观”、“福慧双修”等各个显宗阶段,在圆满修持的基础上,方可转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菩提道次第论

【菩提道次第论】Putidaocidilun佛教论书。又称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。宗喀巴于明建文四年(1402)著于西藏热振寺。共24卷。“广论”是与作者所著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相区别而言。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,分为下士、中士、上士三类,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。该论依据阿底峡的《菩提道灯论》,按“三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摩诃止观

【摩诃止观】muokezhiguan佛教著作。与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台称天台三大部。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。原名《圆顿止观》。10卷(一作20卷)。由智顗于隋开皇十四年(594)在荆州玉泉寺讲出,弟子灌顶笔录成书。据天台宗九祖湛然称,此书前后有三本:初本20卷,第二本10卷,第三本即现行本1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

密宗道次第论

【密宗道次第论】Mizongdaocidilun佛教论书。原名《胜遍至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》,又称《密宗道次第广论》,亦称《德胜主大金刚次第道开显一切密要论》。明永乐四年(1406)宗喀巴著于西藏绛巴林寺。此论概括密宗的四部教法,而以无上瑜伽为重点,对密宗四部的修行次第、仪轨、方法、法器使用
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