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中国诗词大全 - 李贺的简介,关于李贺的资料

李贺简介,李贺生平简介,关于李贺的资料

【中国诗词大全·李贺简介】提供:李贺生平简介,李贺的简介,关于李贺的资料,李贺人物简介,李贺资料,李贺的详细资料,李贺的诗全集,李贺诗集,李贺诗歌大全。

请输入查询关键词:

李贺作者小传:

【作者小传】:

李贺(790-816)字长吉,人称“诗鬼”。因避家讳,不得应进士举,终生落魄不得志,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。他的诗作想象丰富,立意新奇,构思精巧,用词瑰丽,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,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
补充资料:

李贺(790~816) ,中国唐代诗人。字长吉。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。祖籍陇西,自称“陇西长吉”。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。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,但家已没落。他“细瘦通眉,长指爪”,童年即能词章,15、16岁时,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。元和三、四年间(808~809),韩愈在洛阳,李贺往谒。据说,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,贺写了有名的《高轩过》诗。李贺父名晋肃,“晋”、“进”同音,与李贺争名的人,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,韩愈作《讳辨》鼓励李贺应试,无奈“阖扇未开逢猰犬,那知坚都相草草”,礼部官员昏庸草率,李贺虽应举赴京、却未能应试,遭馋落第。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,郁郁不平。因仕途失意,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。在京时,居崇义里,与王参元、杨敬之、权璩、崔植等为密友,常偕同出游,一小奴骑驴相随,背一破锦囊。李贺得有诗句,即写投囊中,归家后足成完篇。母郑夫人常说“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”。后辞官归昌谷,又至潞州(今山西长治)依张彻一个时期。一生体弱多病,27岁逝世。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,授其友沈子明。死后15年,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。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,传说李贺临死时,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;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,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(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及张读《宣室志》)。昭宗时,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,赠补阙、拾遗官职。但因宫廷发生事变,所奏被搁置。 李贺曾自编其集。有《李贺诗歌集注》。生平见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,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,《宣室志》,《幽闲鼓吹》,《摭言》。

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。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,抒发对理想、抱负的追求;对当时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。他喜欢在神话故事、鬼魅世界里驰骋,以其大胆、诡异的想象力,构造出波谲云诡、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,抒发好景不长、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,《文献通考》中说:“宋景文诸公在馆,尝评唐人诗云: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。’”《岁寒堂诗话》中说:“李贺有太白之语,而无太白之才。”

【诗词特色】

李贺诗受楚辞、古乐府、齐梁宫体、李杜、韩愈等多方面影响,经自己熔铸、苦吟,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。李诗最大的特色,就是想象丰富奇特、语言瑰丽奇峭。长吉上访天河、游月宫;下论古今、探鬼魅,他的想象神奇瑰丽、旖旎绚烂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,造语奇隽,凝练峭拔,色彩浓丽。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、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。如“羲和敲日玻璃声”(《秦王饮酒》)、“银浦流云学水声”(《天上谣》)、“玉轮轧露湿团光”(《梦天》)等匪夷所思的奇语,比比皆是。可以说,尚“奇”是长吉所处的时代、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,如《勉爱行》、《感讽五首》其一、《京城》、《嘲少年》等。

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、写乐府,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,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。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,借古寓今,或讽或叹,灵活多变,涣然有新意。在同时代的“元白”、“张(籍)、王(建)”两派乐府外,别开境界,独树一帜。他特别擅长短篇,如《天上谣》、《梦天》、《帝子歌》等,是后人称为“长吉体”的代表作。在唐代,李商隐、温庭筠的古诗,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。宋人贺铸、周邦彦、刘克庄、璋㈢勘、文天祥,元人萨都剌、杨维桢,明人汤显祖,清人曹雪芹、黎简、姚燮,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。

杜牧(《李长吉歌诗叙》)赞之为“骚之苗裔。”王夫之(《唐诗评选》)说:“长吉于讽刺,直以声情动今古”,“真与供奉(李白)为敌。”毛先舒《诗辨坻》说:“大历以后,解乐府遗法者,惟李贺一人。设色浓妙,而词旨多寓篇外。刻于撰语,浑于用意。”薛雪(《一瓢诗话》)认为:“唐人乐府,首推李、杜,而李奉礼、温助教(即温庭筠),尤益另炷瓣香。”沈德潜(《唐诗别裁集》):“依约楚辞,而意取幽奥,辞取环奇。”高棅称他为“天纵奇才”(《唐诗品汇》);姚文燮以为他“力挽颓风”(《昌谷集注凡例》);黎简甚至说:“论长吉每道是鬼才,而其为仙语,乃李白所不及”。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,且“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”,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,李贺是最多的一位。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:“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,不知你有兴趣否?”(《致陈毅》)

毋庸讳言,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。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,有的作品语意晦涩、堆砌词藻,艺术形象欠完整,情思脉络欠连贯。杜牧含蓄地说:“贺能探寻前事,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,如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、《还自会稽歌》,求取情状,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,亦殊不能知之。”钱钟书评曰:“长吉穿幽入仄,惨淡经营,都在修辞设色,举凡谋篇命意,均落第二义。”[2]《谈艺录》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,体弱多病,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,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,意境诡异华丽,常用些险韵奇字,作品中出现的“死”字达20多个﹐“老”字达50多个,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。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《楚辞》中《山鬼》,《国殇》等篇的传统,如《神弦曲》、《雁门太守行》、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等。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,如《老夫采玉歌》,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。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、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。贬李者说是“牛鬼蛇神太甚”(张表臣《珊瑚钩诗话》),甚至认为是“诗之妖”(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)。 王世贞用一个“过”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,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
【重要笺注】

1.杜牧《李长吉歌诗叙》

2.李商隐 《李长吉小传》

3.《新唐书 文艺志》(其中记载李贺诗集有五卷本,较之“小李杜”的记载多出了一卷,为外卷)

4.北宋五卷本《李贺歌诗编》

5.南宋本《李长吉文集》

(主要有鲍钦止本、宣城本、京师本、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,其中,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,而后两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,还多出了一个外集)

6. 南宋 吴正子《李长吉诗笺注》(这是现存的李贺诗歌的最早注释本,其中的内容有题解、校勘、注释、笺疏四个部分,吴氏还详细论证了鲍钦止本、宣城本、京师本、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的流变与特点)

7.《四库全书》中将刘辰翁评与吴正子评合为一本,题名为《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》,四库馆臣评此二书为:“正子此注,但略疏典故所出,而不一一穿凿其说,犹胜诸家之淆乱。辰翁论诗以幽隽为宗,逗后来竟陵弊体。所评杜诗,每舍其大而求其细。王士禛顾极称之。好恶之偏,殆不可解。惟评贺诗,其宗派见解,乃颇相近,故所得较多。”

8.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评注的《唐李长吉诗集》

9.明代 曾益 注释的《昌谷集》

10.明代 余光解 《昌谷诗集》

11.明代 黄淳耀 评注的《李长吉集》

12.明清之际 由姚佺笺注,邱象升等六人辨注、孙之蔚等七人评注的《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》

13.清代 姚文燮 注《昌谷集注》

14.清代 刘嗣奇 辑评之《李长吉诗删注》

15.清代 李汝栋 选注《昌谷集注》

16.清代 王琦 笺注之《李长吉诗汇解》(此作为李贺诗歌评点集大成者,分为校注、汇解两大部分,录诗分卷,均依吴正子的注本。明清以来成就最高,流传最广。四卷并外集共收诗二百四十一首,又从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中收录《静女春曙曲》和《少年乐》,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,为李贺集各种旧注本中存诗最多者)

17.清代 吴汝纶 评注之《李长吉诗评注》

18.清代 方世举 批点之《李长吉诗集批注》(方世举的评点也值得一读,所评点的长吉诗,过寻于姚佺等人笺注《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》,凡评诗一百九十首,有总批数则,批语中特以“以长吉之近律者与律同为标明”)

19.清代 黎简 评点黄淳耀评本之《李长吉集》

20.清代 陈本礼 注《协律钩玄》

21.清代 李裕 辩注《昌谷集辩注》

22.叶葱奇 疏注之《李贺诗集》(此作十分重要,与南宋吴正子的《李长吉诗笺注》,清代王琦的《李长吉诗汇解》为三座里程碑)

23.李衍 笺注之《李贺诗校笺证异》

24.刘斯翰 选注之《李贺诗选》

25.吴企明、尤振中先析之《李贺诗选析》

26.杨抱朴 《诗鬼之诗》

27.傅经顺 主编之《李贺诗歌赏析集》

28.朱自清《李贺年谱》及《补记》

【传世精品】

《高轩过》

《梦天》

《雁门太守行》

《致酒行》

《李凭箜篌引》

《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》

《秦王饮酒》

《老夫采玉歌》

《野歌》

《苦昼短》

《马诗二十三首》

《仁和里杂叙皇甫湜》

《感讽五首》

《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》

《罗浮山人与葛篇》

《天上谣》

《浩歌》

《秋来》

《苏小小墓》

李贺的诗全集

李贺作品评述:

李长吉歌诗叙

杜牧

太和五年十月中,半夜时,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,牧曰:

“必有异,亟取火来1及发之,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,

曰:“我亡友李贺,元和中,义爱甚厚,日夕相与起居饮食。贺

且死,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,离为四编,凡二百三十三首。数年

来东西南北,良为已失去;今夕醉解,不复得寐,即阅理箧帙,

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。思理往事,凡与贺话言嬉游,一处所,一

物候,一日一夕,一觞一饭,显显然无有忘弃者,不觉出涕。贺

复无家室子弟,得以给养恤问。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!子厚

于我,与我为贺序,尽道其所来由,亦少解我意。”牧其夕不果

以书道不可,明日就公谢,且曰:“世谓贺才绝出于前。”让居

数日,牧深惟公曰:“公于诗为深妙奇博,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

长。今实叙贺不让,必不能当公意,如何?”复就谢,极道所不

敢叙贺。公曰:“子固若是,是当慢我。”牧因不敢复辞,勉为

贺叙,终甚惭。

贺,唐皇诸孙,字长吉。元和中,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。云

烟绵联,不足为其态也;水之迢迢,不足为其情也;春之盎盎,

不足为其和也;秋之明洁,不足为其格也;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

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;时花美女,不足为其色也;荒

国(阝多)殿,梗莽邱垄,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;鲸(口去)鳌掷,

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盖骚之苗裔,理虽不及,辞或

过之。骚有感怨刺怼,言及君臣理乱,时有以激发人意。乃贺所

为,得无有是?贺能探寻前事,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,如

金铜仙人辞汉歌、补梁庾肩吾宫体谣。求取情状,离绝远去笔墨

畦径间,亦殊不能知之。贺生二十七年死矣!世皆曰:使贺且未

死,少加以理,奴仆命骚可也。贺死后凡十有五年,京兆杜牧为

其叙。

李长吉小传

李商隐

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,状长吉之奇甚尽,世传之。长吉姊

嫁王氏者,语长吉之事尤备。长吉细瘦,通眉,长指爪。能苦吟

疾书,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。所与游者,王参元、杨敬之、权璩、

崔植辈为密。每旦日出与诸公游,未尝得题然后为诗,如他人思

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。恒从小奚奴,骑距驴,背一古破锦囊,遇

有所得,即书投囊中。及暮归,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,见所书多,

辄曰:“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1上灯,与食,长吉从婢取书,

研墨叠纸足成之,投他囊中。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,过亦不复

剩王、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。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、洛,所至

或时有著,随弃之,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。长吉将死时,忽

昼见一绯衣人,驾赤虬,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,云:

“当召长吉。”长吉了不能读,(焱欠)下榻叩头,言阿(上弥下

女)老且病,贺不愿去。绯衣人笑曰:“帝成白玉楼,立召君为

记。天上差乐,不苦也1长吉独泣,边人尽见之。少之,长吉

气绝。常所居窗中,(火孛)(火孛)有烟气,闻行车(口彗)管之声。

太夫人急止人哭,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,长吉竟死。王氏姊非能

造作谓长吉者,实所见如此。呜呼!天苍苍而高也,上果有帝耶?

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?苟信然,则天之高邈,帝之尊严,

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,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?噫!

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,不独地上少,即天上亦不多耶?长吉生时

二十七年,位不过奉礼太常,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。又岂才而奇

者,帝独重之,而人反不重耶?又岂人见会胜帝耶?

书李贺小传后

陆龟蒙

玉溪生传李贺云:长吉常时旦日出游,从小奚奴,骑距驴,

背一古破锦囊,遇有所得,即书投囊中。暮归,足成其文。余为

儿时,在溧阳闻白头书佐言:孟东野,贞元中以前秀才,家贫,

受溧阳尉。溧阳昔为平陵,县南五里有投金濑,濑南八里许道东

有故平陵,城周千余步,基址陂陀,裁高三四尺。而草木势甚盛,

率多大栎,合数十抱,(艹聚)条蒙翳,如坞如洞。地洼下,积水

沮洳,深处可活鱼鳖辈。大抵幽邃岑寂,气候古澹可喜,除里民

樵罩外无入者。东野得之忘归,或比日,或间日,乘驴领小吏经

(暮下土换马)投金渚一往。至,得荫大栎,隐岩(艹条),坐于积

水之旁,吟到日西还,尔后衮衮去,曹务多弛废。今秃躁卞急,

不佳东野之为,立白王府,请以假尉代东野,分其俸以给之。东

野竟以穷去。吾闻淫畋渔者,谓之暴天物。天物既不可暴,又可

抉摘刻削,露其情状乎?使自萌卵至于槁死,不能隐伏,天能不

致罚耶?长吉夭,东野穷,玉溪生官不挂朝籍而死,正坐是哉!

正坐是哉!

事记二则

李贺字长吉,系出郑王后。七岁能辞章,韩愈、皇甫(氵是)

始闻未信,过其家,使贺赋诗,援笔辄就如素构,自目曰高轩过,

二人大惊,自是有名。为人纤瘦,通眉,长指爪,能疾书。每旦

日出,骑弱马,从小奚奴,背古锦囊,遇所得,书投囊中。未始

先立题然后为诗,如他人牵合课程者。及暮归,足成之。非大醉

、吊丧日率如此,过亦不甚剩母使婢探囊中,见所书多,即怒

曰:“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1以父名晋肃,不肯举进士,愈为

作讳辩,然卒亦不就举。辞尚奇诡,所得皆警迈,绝去翰墨畦径,

当时无能效者。乐府数十篇,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。为协律郎,

卒年二十七。与游者权璩、杨敬之、王恭元,每撰著,时为所取

去。贺亦早逝,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。(《新唐书》)

其母夫人郑氏念其子深,及贺卒,夫人哀不自解。一夕,梦

贺来,如平生时,白夫人曰:“某幸得为夫人子,而夫人念某且

深,故从小奉亲命,能诗书为文章。所以然者,非止求一位而自

饰也,且欲大门族,上报夫人恩。岂期一日死,不得奉晨夕之养,

得非天哉!然某虽死,非死也,乃上帝命。”夫人讯其事,贺曰:

“上帝神仙之居也,近者迁都于月圃,构新宫名曰白瑶。以某荣

于辞,故召某与文士数辈共为新宫记;帝又作凝虚殿,使某辈纂

乐章。今为神仙中人甚乐,愿夫人无以为念。”既而告去。夫人

寤,甚异其梦,自是哀少解。(《太平广记》)

诗评八则

宋景文诸公在馆,尝评唐人诗云:“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。”

(《文献通考》)

“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”,然仙诗、鬼诗皆不堪多见,多见

则仙亦使人不敬,鬼亦使人不惊。(严羽)

李贺有太白之语,而无太白之才。太白以意为主,而失于少

文;贺以词为主,而失于少理。(《岁寒堂诗话》)

李长吉、玉川子诗皆出于《离骚》,未可以立谈判也。

(《渔隐丛话》)

大历以后,解乐府遗法者,惟李贺一人。设色浓妙,而词旨

多寓篇外,刻于撰语,浑于用意。中唐乐府,人称张、王,视此

当有奴郎之隔耳!谭友夏云:“诗家变化,盛唐已极。后又

欲别出头地,自不得无东野、长吉一派。”(毛驰黄《诗辩坻》)

昔人谓诗能穷人,或谓非止穷人,有时而杀人。盖雕琢肝肠,

已乖卫生之术;嘲弄万象,亦岂造物之所乐哉?唐李贺、本朝邢

居实之不寿,殆以此也。(周益公《平园续稿》)

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首句云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

金鳞开。”《摭言》谓贺以诗卷谒韩退之,韩暑卧方倦,欲使阍

人辞之。开其诗卷,首乃《雁门太守行》,读而奇之,乃束带出

见。宋王介甫云:“此儿误矣!方黑云压城时,岂有向日之甲光

也?”或问此诗韩、王二公去取不同,谁是?予曰:“宋老头巾

不知诗。凡兵围城,必有怪云变气。昔人赋鸿门,有‘东龙白日

西龙雨’之句,解此意矣。予在滇,值安凤之变,居围城中,见

日晕两重,黑云如蛟在其侧。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。”(杨慎)

王直方《诗话》云:“李贺《高轩过》诗中有:‘笔补造化

天无功’之句,予每为之击节,此诗人所以多穷也”。

(《渔隐丛话》)

李贺所属年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