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药品说明书大全 - 硫酸奎尼丁说明书

硫酸奎尼丁的说明书,硫酸奎尼丁的副作用

输入需要查询的药品名称:

硫酸奎尼丁的使用说明书:

【别名】 奎尼丁 ,硫酸奎尼丁

【外文名】Quinidine

【药理作用及用途】

直接抑制心肌Na+内流,显著延长心肌不应期抑制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,从而有助于消除折返。降低心肌应激性,提高致颤阈。此外,还可抑制心肌细胞Ca2+内流和阻滞血管?受体,出现负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,双重影响使血压明显降低。用药早期,其血药浓度低时,主要表现对植物神经的间接作用,即抗胆碱(阿托品样)作用;当血药浓度达稳态时,则直接作用占优势。用于房颤和房扑电转复的准备和转窦性心律后预防复发;减少或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。

【适应症】

1.主要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、心房颤动、早博。 2.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及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。 3.还可预防有症状的室上性和室性早博。

【用法及用量】

①房颤或房扑复律:先口服0.2g,观察1小时,如无不良反应,次日改为0.2g,每2小时1次,共服5次;如仍无效,且无不良反应,第3日改为0.3g,每2小时1次,共服5次。尚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再用日,0.4g,每2小时1次,共服5次,如仍无效,视为失败。转为窦性心律后,改为维持量0.2g,每日3~4次或缓释胶囊0.3g,每日2次。频发房件或室件早搏:口服0.2g,每日3~4次或缓释胶囊0.3g,每日2次。

②1.口服:第1日,每次0.2g,每2小时1次,连续5次;如无效而又无明显毒性反应,第2日增至每次0.3g、第3日每次0.4g,每2小时1次,连续5次。每日总量一般不宜超过2g。恢复正常心律后,改给维持量,每日0.2~0.4g。若连服3~4日无效或有毒性反应者,应停药。 2.静注:在十分必要时采用,并需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。每次0.25g,以5%葡萄糖液稀释至50ml缓慢静注。小儿每次每千克体重2mg。

【不良反应】

①恶心、腹泻、腹痛、呕吐及厌食、耳鸣、耳聋、视力模糊、神经错乱、谵妄等。②皮疹、发热、血小板减少、溶血性贫血、白细胞减少及肉芽肿性肝炎。③心律失常加重:频发室性早搏,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,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,严重窦性心动过缓,窦房阻滞,甚至窦性停搏,传导阻滞加重。④心律转为正常时,可诱发血栓脱落,产生体循环栓塞。⑤心肌收缩力减弱和低血压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①与地高辛合用,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,故联合应用时,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。②与扩血管或降血压药并用,本品之作用增强。③与苯妥英钠、苯巴比妥、利福平并用,可降低本品血药浓度;若与甲氰咪胍并用,可提高血药浓度。④与抗凝药合用可使血中凝血酶原进一步减少,需注意调整剂量。⑤由于本品具有抗胆碱能作用,使房室结传、导加速。因此,在治疗房颤或房扑时,应预服洋地黄类药物,以免心室率加快,促发心力衰竭。⑥治疗期间,应定期测定QT和QRS时间。当QRS时间>25%~35%,QT或QTU间期>500毫秒时,宜减量或调整治疗。⑦与胺碘酮、索他洛尔或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并用,必须特别谨慎,最好避免。 ⑧服后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耳鸣、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,特异体质者服药后可有呼吸困难、发绀、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。 ⑨用于纠正心房颤动、心房扑动时,应先给洋地黄饱和量,以免心律转变后心跳加快,导致心力衰竭。 ⑩每次给药前,应仔细观察心律和血压改变,并避免夜间给药。在白日给药量较时,夜间也应注意心律及血压。 ⑾患心房颤动的病人,在用药过程中,当心律转至正常时,可能诱发心房内血栓脱落,产生栓塞性病变,如脑栓塞、肠系膜动脉栓塞等,应严密观察。 ⑿对于有应用奎尼丁的指征,但血压偏低或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,应先提高血压、纠正休克,然后再用。如血压偏低是由于心动过速、心脏排血量小所造成,则应一面提高血压,一面使用奎尼丁。 ⒀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人和孕妇忌用。 ⒁静注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,有较大的危险性,并可导致晕厥,甚至猝死,需特别注意。 ⒂奎尼丁的毒性反应一般与剂量有关。但对本品过敏者,虽用小量,亦可发生严重反应.

【规格】 片剂: 0.2g (硫酸盐) ,葡萄糖酸奎尼丁注射液每支0.5g(10ml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