薰习什么意思,薰习的意思及解释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薰习的含义及解释

词语:薰习

【薰习 】

梵语va^sana^ 或 pravr!ti,abhya^sa。又作熏习。略作薰。如人以香气薰附衣服,染净迷悟诸法(特指吾人之身、语、意三业;业,即行为)之势力薰附残留在吾人心识上之作用,即称为薰习。以小乘佛教而言,经量部主张色(物质)与心能互相薰习,故有色心互薰说。但薰习说之完成,则属大乘唯识宗无疑。依其说,薰附之能薰法(其身语意所现者)为‘现行’,受薰附之所薰法为‘心’,薰附作用能在所薰之心上留下残气、习惯、余习(习气)等诸种子。

 唯识宗以七转识之现行为能薰之法,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贮藏种子之所薰处。此所薰、能薰之关系,即为阿赖耶识因果相续之理。据成唯识论卷二载,所薰、能薰各有四义,即所谓所薰四义与能薰四义。

 (一)所薰四义,即:(1)坚住性,即保住同一性,使其坚固、存住、相续之性质。(2)无记性,即非善非恶之中性性质。(3)可薰性,即具有自主能力,但非为坚密不变之自体,故有能受薰习之性质。(4)能所和合,与能薰和合之性质。上记四义,唯阿赖耶识所具有。

 (二)能薰四义,即:(1)有生灭,指非静止不动,而具有动之作用以生长习气者。(2)有胜用,指有缘虑之作用,且有强盛之‘胜用’,能引习气。(3)有增减,指具有能增能减之‘胜用’,以之摄持习气,而非如圆满佛果之不增不减。(4)能所和合,指与所薰和合。七转识及其心所具有以上四义。七转识既有能薰之作用,则应属四分中之何者,古来早有异说。关于此,有二薰(见分薰、相分薰)之说,此外又有名言习气、我执习气、有支习气等三种薰习之说,称作三种薰习。

 大乘起信论亦阐说四种薰习,根本之无明烦恼来自染污真如之影响作用(染法薰习),须以佛陀说法之内容(真如)薰习(指净法薰习),此两者相互影响下,遂有流转还灭之展开。四薰习即:(一)无明薰习,众生无始之无明薰习真如,故生业识乃至分别事识等妄心。可分为两种:(1)根本薰习,即由‘根本不觉’来薰动真如,而生成业等之诸识。(2)所起见爱薰习,即由‘枝末不觉’薰习心体而生成分别事识。(二)妄心薰习,以此妄心还薰于无明,转而出现生死之苦。亦分两种:(1)业识根本薰习,即由业识之薰习,阿罗汉、辟支佛,及初发意以上之菩萨等,已舍离分段生死之粗苦,而犹受分段生死之细苦及变易生死之苦。(2)增长分别事识薰习,谓凡夫由分别事识之薰习,而受三界业系的分段生死之粗苦。(三)妄境界薰习,六境(妄境界)还薰于识,而增长我执与法执,再造种种业,受身心之苦。复分为二:(1)增长念薰习,即依境界之缘而增长法执分别之念。(2)增长取薰习,即依境界之缘而增长我执之取着。又上记三种薰习(无明薰习、妄心薰习、妄境界薰习)皆因染法相续而不得清净,故总称染法薰习。(四)净法薰习,此薰习有二,一为真如薰习,一为妄心薰习。(1)真如薰习,即相信己身具有真如法,能冥薰无明;而以冥薰为因缘,使妄心厌离生死之苦,欣求涅槃之乐。又分两种:1.自体相薰习,谓真如本来具足无漏之法,有不可思议之业用,亦为智境界之性,此性常薰习众生之心,令众生厌离生死而欣求涅槃,并深信本具之真如性,从而发心修行。2.用薰习,即藉诸佛菩萨的外缘之薰力,而令众生之善根增长。(2)妄心薰习,发心修行之凡夫、二乘人及菩萨等,以厌求之妄心还薰习于真如,增其势力,令起种种方便随顺之行,而灭尽无明;以无明灭,心相皆尽,得涅槃而成自然净业,以此薰习而净法不断。又分为两种,即分别事识薰习及意薰习。[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、梁译摄大乘论卷上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](参阅‘所薰四义’3252、‘能薰四义’4299)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诗词大全
 
成语大全
说文解字
黄历农历
起名取名
实用资料
游戏测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