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字结尾的诗词,最后一个字是毛的古诗,带毛字的诗句,毛结尾的诗句

按字查诗词

请输入关键词:

例如:想查询字结尾的诗,请输入汉字

查询类型:    

空中莽落索,晓雪遍平郊。

霰急松鸣叶,声繁竹战梢。

暮鸢饥啄屋,寒雉湿依茅。

谁上梁王赋,淹留感鬓

尝恨真风千载隐,洞天还得恣游遨。

松楸古迹一坛静,鸾鹤不来青汉高。

茅氏井寒丹亦化,玄宗碑断梦曾劳。

分明有个长生路,不几红尘白二

四海声名何水曹,新诗旧德自相高。

一官早要称三字,二鬓何须著两

仙女群中名最高,曾看王母种仙桃。

手题金简非凡笔,道是天边玉兔

先生笔力玉山鳌,气压明堂一柱蒿。

雪碗涤毫词绝妙,朱弦缩瑟调弥高。

心兵不起无三粲,坐客常多似四豪。

喜有过从南北巷,苏兰薪桂瀹溪

新园本是无多地,几步低平几步高。

已逝江湖分雁啄,且从溪谷到龟

铁面波斯驾怒涛,黑风才起浪头高。

倒撑小艇抽金镞,恰似将军入不

闲忆诗人思倍劳,维舟清夜泥风骚。鱼龙不动澄江远,

云雾皆收皎月高。潮满钓舟迷浦屿,霜繁野树叫猿猱。

此时吟苦君知否,双鬓从他有二

路绕秋塘首独搔,背群燕雁正呼号。

故关何处重相失,碧落有云终自高。

旅宿去缄他日恨,单飞谁见此生劳。

行衣湿尽千山雪,肠断金笼好羽

身羁从事驱征传,江入新安泛暮涛。

今夜子陵滩下泊,自惭相去九牛

吟余云散叶,坐久尘遗

九日阴阴怯远遨,南楼平压骑台豪。

轻锎得焙畏谅洌械巧揭椎酶摺?/p>

烽火太平州送酒,檄书余暇客题糕。

归来不尽良夺意,更折黄花照鬓

烟鸿上汉声声远,逸骥寻云步步高。

应笑内兄年六十,郡城闲坐养霜

掌贡司言耀圣朝,宦途屯否收难逃。

雄文自贮胸中甲,直气谁防笑里刀。

黄阁不登名甚屈,紫垣终老道弥高。

君看身後荣多少,两制门生伴凤

扪萝上复上,未省所历高。

忽与归鸿值,万里一羽

丹顶分明音响别,况闻来处隔云涛。情悬碧落飞何晚,

立近清池意自高。向夜双栖惊玉漏,临轩对舞拂朱袍。

仙郎为尔开笼早,莫虑回翔损羽

人日过三日,元宵便五宵。共言今日好生朝。皓月光辉,香动玉梅梢。谢女工飞絮,周郎待小乔。年年灯下醉金蕉。鬓影苍球,金缕细鹅

灵剑经年匣,决云谁为高。

报分别有道,何认问吹

倚岸凌虚若冠鳌,湖光山色两相高。

惊波杂沓闻千骑,远树微茫见一毫。

娃馆已空人世隔,帝乡何许客心劳。

吴门曳彩那曾睹,早觉霜华入髩

风头向夜利如刀,赖此温炉软锦袍。

桑落气薰珠翠暖,《柘枝》声引管弦高。

酒钩送盏推莲子,烛泪粘盘垒葡萄。

不醉遣侬争散得?门前雪片似鹅

毛字解释

汉字毛的释义

(象形。金文字形。“毛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毛”的字多与皮毛有关。本义:眉毛、头发、兽毛)

同本义 [hair;feather;down;wool]

毛,眉发之属及兽毛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
不获二毛。――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二毛,鬓发斑白。”

王燕则诸侯毛。――《周礼·司仪》

皮毛者,肺之合也。――《素问·欬论》

其动物宜毛物。――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毛马而颁之。――《周礼·校人》

以启其毛。――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皮之不存,毛将焉傅?――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
胚不生毛。――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与旃毛并咽。――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

毛máo

⒈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:羽~。牛~。鸭~。枇杷叶背面有绒~。

⒉特指头发:鬓~。

⒊像毛的东西:

①指庄稼草木等:不~(未开垦,不长庄稼等)之地。

②东西上长的霉菌:久没见太阳,皮鞋上都长~了。

⒋皮的,毛织品:~货。~线衣。

⒌粗糙,没有加工的:~糙。~坯。

⒍粗略,估计的:~重。~利。

⒎慌忙,急躁:~ ~腾腾。~里~躁。

⒏惊慌,恐惧:她吓~了。他心里发~。

⒐小,细:~孩子。正下~ ~雨。

⒑我国货币"角"的别称:五~钱。

⒒[毛难族]我国少数民族之一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
毛mào 1.人体和动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禽类的羽毛。 2.特指须发。 3.借指兽类。 4.指带毛的兽皮。 5.(又读mào)谓选择牲畜的毛色。 6.去毛。参见"毛炰"。 7.指地面所生的植物。多指农作物。 8.特指物体上长的霉菌。多呈丝状,丛生。 9.比喻多而细碎。参见"毛举"﹑"毛起"。 10.小,微不足道。多用于贬义。 11.未经加工的;粗糙。 12.模糊。多指物象。 13.粗略的;不纯净的。 14.粗率,不细心。参见"毛手毛脚"。 15.无。 16.方言。谓货币贬值。 17.见"毛腰"。 18.谓惊慌。 19.副词。大约;约摸。 20.通"牦"。牦牛尾。 21.方言。恼怒,发火。 22.古兵器名。 23.中国辅币"角"的俗称。 24.中医学术语。指较浮的脉象。 25.周畿内采邑名。姬姓。文王子叔郑为始封之君,世称毛公。西周时其地在今陕西岐山﹑扶风一带,东迁后在今河南洛阳附近的宜阳。参阅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.僖公二十四年》。 26.姓。

诗词名句大全
古代诗词大全
经典诗词大全
 
必背古诗大全
诗词名句精选